会议日程

会议安排了开幕式暨特邀主旨报告、分会场、研究生专场、墙报交流、新污染物治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和闭幕式等。

(一)开幕式暨特邀主旨报告

1.邀请生态环境部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

2.邀请两院院士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作特邀主旨报告。

(二)分会场

会议安排了8个专题,专题清单及研讨内容分别为:

专题1: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

研讨议题:

议题1: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识别与筛查;

议题2: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长距离传输与全球分布;

议题3:全氟/多氟化合物(PFASs)的环境行为与风险;

议题4: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绿色替代品开发与应用;

议题5: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技术。

专题2:内分泌干扰物治理

研讨议题:

议题1:内分泌干扰物的监测与识别;

议题2: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归趋与生物效应;

议题3:内分泌干扰物的跨代效应与表观遗传学机制;

议题4:内分泌干扰物的处理技术。

专题3:抗生素治理

研讨议题:

议题1:抗生素与抗性基因的环境行为与风险防控;

议题2:抗生素残留的生态毒理效应与健康风险;

议题3:抗生素污染的源头控制与处理技术创新。

专题4:微塑料治理

研讨议题:

议题1:微塑料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;

议题2:微塑料多介质污染特征与环境行为;

议题3:微塑料污染的毒性与生态系统效应;

议题4:纳米塑料污染物环境行为与风险。

专题5:识别筛查与监测能力

研讨议题:

议题1:水环境中新污染物识别与筛查;

议题2:大气环境中新污染物识别与筛查;

议题3:土壤环境中新污染物识别与筛查;

议题4:地下水中新污染物识别与筛查;

议题5:室内空气中新污染物识别与筛查;

议题6:农业环境新污染物筛查与评估;

议题7:近海环境中新污染物筛查与评估;

议题8:重点行业新污染物筛查与评估;

议题9: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;

议题10:新污染物环境迁移模型。

专题6:危害效应与风险评估

研讨议题:

议题1:新污染物的环境暴露评估;

议题2:新污染物的环境毒理效应;

议题3:新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;

议题4: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;

议题5:新污染物环境基准与标准;

议题6: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。

专题7:风险管控与协同治理

研讨议题:

议题1:水环境中新污染物防控及协同治理;

议题2:大气环境中新污染物防控及协同治理;

议题3:土壤环境中新污染物防控及协同治理;

议题4:固废环境中新污染物防控及协同治理;

议题5:高级氧化技术在新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;

议题6:人工智能在新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;

议题7:新污染物治理中的大数据应用;

议题8:水中新污染物先进治理技术与智慧决策;

议题9:膜技术新污染物去除技术及其方法联用。

专题8:管理制度与支撑平台

研讨议题:

议题1:新污染物治理制度与政策研究;

议题2:新污染物环境经济政策与成本效益分析;

议题3:新污染物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。

 (三)研究生专场

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,开拓学术视野,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,会议安排了研究生专场,择优筛选报告演讲并请专家点评。

(四)墙报交流

会议期间专门设置墙报交流区域,论文作者可墙报交流研究成果,墙报尺寸宽90cm×高120cm。

(五)新污染物治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

搭建创新技术、成果和项目交流互动平台,推进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成果转化应用。

(六)闭幕式

1.邀请两院院士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作特邀主旨报告。

2.研讨会学术总结,对积极参与学术报告和墙报交流的会员发放证书,予以表扬。